当前位置:首页
> 资讯中心 > 重点报道

水清了,岸绿了,他们的使命实现了

发布日期:2024-01-09 信息来源:第七工程公司 作者:谢逢春 张松 张洛嫣 字号:[ ] 分享

一个个平凡的个体,凝聚起来,就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团队。482天,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团队“钉”在一线,攻坚克难,匠心打造圆明园文化景观示范带,用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,以电建精神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。

 “水变清了,岸变绿了,我们身边又多了一个赏风景、品文化的好去处。”

“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,环境也不好,现在随处可见花草树木,来散步的人也多了。”

今年国庆假期,清河滨水绿廊开园正式开园,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览、打卡拍照。看到市民们脸上满意的笑容,听到他们肯定的话语,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员工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
2022年11月,随着清河之洲(树村段)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开工令的下发,由公司6名党员、1名积极分子、3名团员青年、2名群众组成的新项目团队,全面奏响开工“奋进曲”。

 绿水青山的守护者

4月的清河之洲,万木萌发,花红柳绿宴浮桥,清河两岸已然漾起一抹亮丽的春色。随着清河之洲种植准备工作的完成,北京市政府、海淀区政府联合项目团队共同举办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,铲土造坑、培土围堰、提水浇灌,现场一派繁忙景象,气氛热烈,大家齐心协力为首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。

清河之洲(树村段)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位于圆明园北侧,在树村闸到北京体育大学西桥之间,是“清河七龙珠”之第三珠,也是“清河两岸整治提升规划”的先行示范段,总治理面积25.73公顷,河道改造长度1.17千米。

项目团队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贯彻工程建设全过程,通过引水入园,在公园内部打造了长900多米,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溪流跌水景观。利用清河岸线的生态化改造,形成浅滩、湿地等不同生境。围绕生态岸线,种植了乔木近2000株,灌木近4000株,地被3.9万平米,水生植被0.7万平米,连通了两岸2.2公里长的滨水绿道,改善了区域小气候与水环境,形成了蓝绿融合、林水相依的滨水空间。

为确保施工活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,项目团队采用低噪音、低污染的施工机械,并对废旧模板进行二次利用,将其加工为围堰挡水板。把拆除的方砖、铣刨料用于临建的铺装,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外弃。

天鹅、野鸭、大灰鹳越冬期间,项目团队为鸟儿“让路”,适当调整工期 ,确保它们安全越冬。工程设计也从人工岸线修复、环境整治、生态修复多样性建设方面着手,对鸟类栖息地进行综合生态修复,优化湿地鸟类生境质量,创建了人、鸟、树多重视角下的生态共享栖所。

 抢抓进度的主力军

自开工伊始,清河之洲工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,建设面积大、交叉作业多、施工环境复杂等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为确保各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,大年初六,工程便全面复工,项目全体职工誓要大干120天。春潮奔涌,千帆竞发,工程车辆轰鸣声起,忙碌不停,各个工种交叉作业,紧张有序,涌动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。清河之洲工程建设迈入大干“快车道”。

8月进入汛期,项目团队顶暴雨、战台风、驻工地,多措并举应对汛期的不确定性,科学组织,周密安排,全力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。

清河是北京市海淀区主要行洪通道,水量大且流速快,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。“白天进现场,晚上进会场”成为项目团队施工常态,他们日日研究,反复论证,最终采用高空跨河临时桁架代替满堂红脚手架方法顺利完成单跨46米钢桥梁的安装,成功克服在不涉水的情况下完成架桥的施工难题,挑战了新的不可能,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“项目正在紧要关头,哪里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休养。这不,看到下大雨,一心就想赶紧回到现场。”项目经理孙传敏两周前刚做完颈椎手术,满心牵挂地回到防汛工作第一线。在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部,还有许多和孙传敏一样,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在项目上的人,他们加班加点,连续作战,在保障项目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经历了二百多个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全力冲刺,如期完成各项节点目标,全面保障国庆节正常开园。

 技术创新的排头兵

景观提升类项目对河道两岸混凝土挡墙质量及外观要求较高,前期施工过程中,浇筑的挡墙存在曲线不顺滑、墙体表面蜂窝麻面、裂缝、错台、破损等现象,严重影响结构外观质量以及景观提升效果。

为提高阶梯式混凝土挡墙一次验收合格率,技术总工张松牵头成立“铜墙铁壁QC小组”。小组成员们一边兼顾繁重的施工任务,一边潜心研究课题、寻求最优方案。

查验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报告、配合比试验报告;现场随机抽取车辆,进行坍落度试验;对比检查晴雨天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质量、查验交底率、检查混凝土养护、检查现场模板……一次次开会讨论、一次次调查实验、一次次现场勘察,QC小组两点一线、专心致志地分析要因,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绩,将现场“蜂窝麻面”“平整度超标”合格率由80%增加到94.58%,进一步提升了阶梯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质量水平,解决了混凝土施工验收合格率低的技术难题,为清河之洲两岸建设筑起了真正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
针对现场清淤工作面及需要支护的边坡,项目团队“开会研讨+实地勘测”相结合,梳理资料、编制专利说明书,多次往返分公司和项目部,成功申报并取得“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沟清淤设备”“一种水利工程用坡体支撑结构”两项专利,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自身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,助推分公司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。

在河道治理过程中,项目团队引入BIM技术,对河道及景观节点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,清晰展示河道与节点之间的微妙关系,模拟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干扰的不同系统元素,提早制定预防措施,避免施工中的冲突问题,成功减少施工变更4项。

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可视化,发现自来水管道与月轩污水管的高程冲突、节点五处亲水步道与木栈桥高差小、节点十一悬挑板后侧缺少挡墙、右岸信息路汀步路由设计图纸与现场不符等多项问题,项目团队积极做出调整和优化,不断寻求新突破、新进展,提高生产效率,节约生产成本。

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团队的成员们,长年奋斗在平凡岗位,默默绽放于工地的每个角落。他们相互鼓励,共同汲取向上的力量;他们携手并进,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;他们是师徒、是兄弟更是朋友,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向前奔跑,攀过险峰、踏过海浪,他们团结一致,奋勇向前,把担当嵌在绿水青山间。

 风雨兼程,倾情治理,清河之洲“水清岸绿”的愿景终成美景。

 


 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